一、背景说明
之前介绍了OptionC的一种实现方式,他是在LSP路径中最多通过3层标签完成,本章继续介绍OptionC另一种实现方式,相比方案一,方案二的LSP通过两层标签完成传输
二、实现方式
- AS内部路由器底层使用环回地址建立OSPF邻居
- AS内部建立LDP邻居
- 将PE的环回口地址在ASBR上起源,ASBR之间通过IPV4-EBGP传递,再通过路由策略在ASBR之间建立LSP通道 4.默认情况下LDP不为BGP路由分配标签,需要手动开启分配标签
- 在每个ASBR上进行BGP向OSPF发布
- PE与CE建立OSPF邻居,并在PE上做路由双向引入
三、配置操作
1.构建PE之间环回口LSP
AS底层OSPF邻居建立
AS启用LDP协议建立邻居
2.建立PE之间的MP-EBGP对等体关系
CE与PE之间建立OSPF邻居
3.实现CE之间互访
PE上做路由双向引入
四、通信过程详解
与方案一一样,从控制面与转发面两个方向介绍通信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步骤,在R8上看到数据包去往R1沿途信息如下:
1.控制面
- AS 567区域 R2与R7之间建立建立的MP-EBGP对等体,通过“一跳”的方式将路由直接传送给R7,在update报文的扩展community属性中携带了label,此处能看到R2为1.1.1.1/32分配的label值为1030作为最内层标签
由于PE之间非直连,所以要经过递归,P为2.2.2.2/32分配的LABEL值为1024
ASBR上由于是手动让LDP为BGP路由分配标签,他为2.2.2.2/32分配的LABEL值也为1024
所以在AS 567内,LSP标签路径为下图所示 - ASBR之间 BGP在通过路由策略分配标签时为2.2.2.2/32标签时分配的LABEL值为1028,可以通过R5的LSP信息或者是R4上看到
ASBR之间标签SWAP过程如下图所示 - AS 234区域内 P路由器上为2.2.2.2/32分配的LABEL值为1024
路由器到达P设备后,弹出最外层标签,保留1030标签进入PE设备2.转发面
转发面与控制面是反方向,根据控制面的描述,转发面传输如下图所示:
精彩评论